为提升音乐系师生的理论素养,夯实专业基础,4月7日,音乐与影视学院特邀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欢教授来我院开设高端学术讲堂。讲座由音乐与影视学院党总支书记唐琳主持,副院长赵一兆、音乐系专业负责人王成文及音乐系全体师生聆听讲座。
张欢教授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方法——以“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例》为主题,围绕新疆的乐舞文化、现实问题、历史反思等方面展开阐述,介绍了“乐感”和“双重乐感”的含义、理解方式、文化态度和展现形式;详细论述了其 “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思维,指出这一思想既是对新疆悠长历史智慧的继承,也是为探讨新疆文化发展体系而做出的艺术实践,鼓励广大师生在“双重乐感”理念引领下,重新认识音乐、评价自身音乐素养,提高技术能力,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智慧、实现新创造,由此开启一个崭新的文化世界。张欢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讲座最后,王成文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讲座蕴含了丰富的学术知识,有助于师生拓宽学术视野,“双重乐感”的理论体系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术研究方法与思考方向,希望广大师生认真领会,知行合一,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专家介绍:
张 欢
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新疆喀什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特聘教授。
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乌鲁木齐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甘肃省民族音乐研究中心首席学者、上海音乐学院《丝路乐坊》咨询委员、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高级学术顾问。《音乐学研究》编委会主任。
历任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新疆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大连艺术学院副院长、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音乐与舞蹈学)、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常务理事。
曾任中国教育部双一流评委、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和召集人。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答辩委员会主席和成员。
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二十五部;新疆民族音乐研究-----走进田野、新疆民族音乐研究-----历史与文献、新疆民族音乐教育研究、表演艺术研究、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丝绸之路与中外乐器交流等等。
主持国家社科等课题七项。曾获得教育部“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明德教师奖”。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自治区“天山英才(第一层次)”、自治区“四个一批”、“德艺双馨”、“教学名师”等称号。
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人、国家级特色专业主持人、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文科基地《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艺术基金《多民族地区乐舞艺术评论人才培训》主持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特支计划)候选人。
策划组织指导的表演团队(合唱团、手风琴乐团、木卡姆艺术团)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和展演交流屡获大奖和好评,多次被所在国首脑或大使接见,被称之为文化使者。
研究的国家社科课题《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中亚音乐研究》均评为优秀。近年来在国内外倡导推广双重乐感的理念,在光明讲坛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等国内外近百所大学讲学交流,受到同行专家的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