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光明行”——音乐与影视学院举办信仰公开课

   发布时间: 2021-05-17    访问次数: 545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砥砺青年政治品格,筑牢信仰之基,厚植爱国情怀,音乐与影视学院于513日在西太湖校区立艺楼礼堂举行信仰公开课——“初心如磐·光明行”器乐专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由周墨涵老师指导,特邀关工委袁能老师、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学士、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钢琴演奏博士DMA潘文老师参加。

音乐会在一曲二胡独奏《三门峡畅想曲》中拉开序幕,乐曲内容生动,旋律欢快,演奏出了三门峡水库工地劳动人民的生活实景,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积极乐观的态度;扬琴独奏《离骚》苍劲奔放,威武刚毅,激情高亢,无为而治的尾声,追求超然清高,令人心驰神往;二胡独奏《秋韵》演奏出了在秋日中对美好生活充满理想和期待以及在复杂的心态中对“唯美”的追求;二胡独奏《如来藏-袍修罗兰》乐曲时而遐思,时而畅想,时而细腻婉约,时而大气磅礴,结构上独具一格且音乐色彩极其鲜明,令人沉醉;竹笛独奏《走进快活岭》运用跳动的吐音等技巧,以写意与风趣的手法,寓意要直面困难,吹奏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作为本场音乐会的特邀嘉宾,袁能老师携手周墨涵老师,一同带领常州大学“龙韵”民族乐团胡琴声部带来二胡齐奏《映山红》、《在北京的金山上》、《喜唱丰收》、《赛马》四首曲目,将音乐会氛围推向高潮。《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在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的旋律悠扬悦耳,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充分展现了西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幸福新生活的情景,表达了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对党、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喜唱丰收》乐曲演奏出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全曲热情奔放,一气呵成;《赛马》乐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得惟妙惟肖。

古筝独奏《蕉窗夜雨》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伴随淅沥的雨打蕉叶声,独自感悟着乡愁的无奈,音乐中无处不飘散着客家音乐的韵味,极有力的体现着客家文化的内涵;二胡独奏《雪山魂塑》是作曲家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是一部带有音画性质的二胡协奏曲,全曲共有四个部分:征途、雪山、战友、朝霞,演奏出了红军战士在梦中思念故乡亲人的深厚情感;二胡独奏《第三二胡狂想曲》以新疆的民间音乐素材作为创作动机,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调式变化、富于律动而多变的节奏以及色彩绚丽的伴奏和声,生动刻画出一幅美丽而动人的西域风情画面;器乐合奏《天使的梦》是我院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获奖作品,该曲是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的民族室内乐作品,由二胡、竹笛、扬琴、古筝、琵琶五件乐器共同演绎,乐曲旋律唯美动听,耐人寻味,描绘了少女翩翩起舞的美妙画面,表现了东方少女对未来的憧憬;周墨涵老师带来的二胡独奏《蒙风》以西北地域风情为题材,采用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旋律,结合了西方现代舞“大河之舞”的节奏特点,以粗犷豪爽的风格,悠长抒情的长调旋律,以及模仿马头琴的演奏手法,将蒙古草原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一个个动人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生动地描绘了内蒙古那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创作和演奏上融合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流行,多段、多调、多情境地把抒情的、色彩斑斓的主题重新以交响化笔触呈现,把地道的中国元素“五声调式”以及富有灵魂的二胡音色表达得淋漓尽致。音乐会在袁能老师和周墨涵老师携手常州大学“龙韵”民族乐团胡琴声部带来的二胡齐奏《光明行》中落下帷幕。该曲是刘天华先生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作品,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同时也寓意祖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有着无限的光明。

 本次信仰公开课是音乐与影视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将党史教育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在演绎传统的同时,把准时代的脉搏,以音乐回望党史,用艺术铭记初心,也让更多人在美妙的音乐中重温革命传统,领悟红色文化,与历史共振,同时代共鸣;进一步增强广大学子“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