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声讲堂”第十九期:歌唱感知中的“对”与“错”

   发布时间: 2025-04-28    访问次数: 10

427日下午,学院在立行楼429室举办“希声讲堂”第十九期讲座《歌唱感知中的“对”与“错”》。讲座由副院长王成文主持,学院专业教师、全体研究生及声乐主项本科生参加讲座。

讲座主讲人熊祖鹏,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常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讲座中,熊祖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歌唱感知中多个关键问题,首先强调了歌唱中“度”的掌握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时,男生容易用力过度,导致声音显得“假、大、撑”,缺乏流动性和自如感。因此,他建议同学们在练习时要注重状态的适度调整,避免过度用力。接着详细讲解了如何正确建立声音通道。他强调,不能仅通过视频或音频来学习声音状态,而应该注重气息的流动与声带的融合,追求自然发声而非单纯追求音量大小。同时,他还指出气息的支撑点位于横膈膜,同学们在练习时要注重感受腰部的力量以及胸腔的自动打开,找到声音支撑点,力量下行找支撑。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挤压喉咙导致声音僵硬,确保声带闭合拉紧,找到气息的力量,主动对抗。

在作品处理方面,熊祖鹏强调了根据作品需要来塑造音色的重要性。他提到,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音色,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声带控制力和腔体变化来塑造独特的音色,使音色变化与作品保持一致。此外,他还就换声区与换声点的问题、力与松的把握以及语言发音与声音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强调,在换声区要逐渐抬高软腭以提供支持,避免声音断裂。在力与松的把握上,他提倡借力发力,用柔性的力量来演唱,避免过度用力损伤声带。最后,他强调了咬字发音的准确性对于歌唱表现的重要性,并建议同学们通过朗诵来加强语言发音的训练。

讲座过程中,熊祖鹏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听众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歌唱感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讲座不仅提升了师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学院的学术氛围增添了浓厚的色彩。(通讯员/李丽娟 审核/王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