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红色歌曲音乐文化研究”科研团队成立于2025年4月,主要开展红色歌曲历史脉络梳理、音乐形态分析、文化内涵挖掘、传播接受机制、表演实践创新及当代传承路径的学术研究。团队建设具备深厚基础,近两年团队负责人先后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和作品资助项目《觅渡》,参与《“唱响三杰故事,讲好红色经典”红色文化传承研究》等省级教科研项目,原创红色主题舞台作品并策划组织学生以歌、舞、剧等多种舞台形式,先后排演完成多场市级、校级红色音乐主题演出。
人员构成
负责人
于晓晶:201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瑞德兰兹大学访问学者,泰国格乐大学特聘教授与艺术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教科研成果丰硕,荣获江苏省高校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文艺大奖理论作品二等奖,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5部,3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于权威、核心等专业期刊,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其它省级、市厅级、校级课题20余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4项。
成员
段苏珊:本、硕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原北京歌舞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曾获中国情歌大赛北方赛区二等奖、获广西声乐“金钟奖”表演奖、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文化艺术类声乐表演教师组第一名;多次参加中国文联、北京及各省市政府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等;成功举办两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并为江苏省靖江市演唱城市形象宣传歌曲《老家的味道》,为南昌万达主题乐园演唱主题曲《染墨千年的等待》等,演唱广受好评。
王娅娜:2006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专业,副教授。先后在专业核心以上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江苏“非遗”舞蹈助推高校美育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于2024年立项,市级课题2项;原创红色舞蹈作品《谋将来永远幸福》,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追溯张太雷等共产党人的信仰与精神;2010年荣获常州市舞蹈专业“职教能手”,2023年参加BDA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舞蹈论坛;曾多次担任省运动会、市文化大型惠民、青少年春晚等演出活动舞蹈编导工作;指导多名学生获奖,主要从事舞蹈教学及江苏传统舞蹈研究。
吉琳: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专业,副教授。其曾执导军旅红色话剧《我在天堂等你》等,担任国家艺术基金优秀剧目南京市话剧团《风雨秦淮》的导演;2012年参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系毕业作品独立电影《大运河》,担任表演指导并饰演角色,影片获哥伦比亚大学电影节多项奖项,入围戛纳、柏林、多伦多电影节展映并获全美最佳短片奖;2021年导演作品《地质师》入选“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近年来指导学生参与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戏剧专业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发表学术论文15余篇,聚焦表演理论、戏剧改编及红色题材创作研究。
崔倡:硕士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讲师。青年男中音歌唱家、歌剧演员;曾获第九届、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入围奖、第五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美声组优秀奖、第六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美声组银奖、第十、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湖北选拔赛前三名、中韩国际艺术声乐比赛青年组金奖、第一届德奥艺术歌曲舒曼艺术歌曲声乐比赛二等奖、江苏省文艺大奖音乐奖声乐比赛美声组铜奖;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及音乐专题讲座,主持并完成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和作品资助项目小歌剧《觅渡》,参加《“唱响三杰故事,讲好红色经典”红色文化传承研究》等重要省级教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