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团队成立于2024年12月,将聚焦长三角(沪苏浙皖)经济带非遗乐舞文化的历史流变与地域特征、乐舞分布与艺术本体样态、文化生态与人文经济,将依托数字化技术与文旅融合场景,探索长三角非遗乐舞数字基因库,构建“文化考察+科技赋能+产业联动”三位一体的科研平台。
人员构成
负责人
柴广育,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乐舞史、声乐、审美经济和文化产业创意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文化实践。曾主持舞蹈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作;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间音乐舞蹈传承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上党传统音乐与赛社在明清以来社会变迁中的互动关系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晋东南国家级音乐、戏曲、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状调查与研究”、“太行山传统乐舞与文化生态研究”等科研课题;曾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研项目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曾多次应邀担当文化产业规划设计、比赛评委、评审专家。
成员
于 晔: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育家协会会员。全国艺术教育人才调研优秀指导教师,“小梅花”戏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国家廉政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等。先后在专业核心以上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余项;多年来参演及导演作品20余部,先后获国家级及省部级比赛奖项20余项。
曹静:艺术人类学博士,民进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江苏省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常州大学校聘副教授,兼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结项成果1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2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C刊8篇。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等。
王娅娜:2006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曾获常州市职教能手,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24年10月—2027年10月《江苏“非遗”舞蹈助推高校美育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市厅级课题1项,常州市社科联第二十届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24年3月-2024年10月《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常州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2023年参加北京舞蹈学院BDA舞蹈论坛,在《艺术教育》、《当代音乐》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指导多名学生获奖,主要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及长三角传统舞蹈研究。
孙懿凡:上海音乐学院博士,江苏省高层次引进人才,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美学、当代音乐研究等。曾获第七届“人音社杯”高校学术音乐书评征文活动一等奖。长期为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厅、文汇报及各大音乐节撰写稿件,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言并开设讲座。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课题数项。在音乐类核心期刊、杂志发表文章近60篇,包括“4B”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声音动能与音响力场(《音乐研究》,2022-03)、“感性聆听·理性呈示·合式言说——以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为个案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2019-01)、“马勒《第七交响曲》之‘残夜’意境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2021-04)、“学缘传承 谱系编织——上海音乐学院2018首期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主题讲坛暨艺术学理论暑期研习班述评”(《人民音乐》,2018-11)等。
马晓萌:本科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表演专业,硕士毕业于美国天普大学舞蹈编导专业。主要从事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方面研究。曾获CCTV电视舞蹈大赛银奖,编导舞剧“SEED”被收录于美国舞蹈杂志,曾受邀与休斯顿交响乐团共创舞剧“FireBird”。
李继祯:博士,声乐教研室主任。常州声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青年歌唱家学术委员会会员。曾获意大利“托斯卡”国际声乐大赛二等奖;意大利“乔万·巴蒂斯·鲁比尼”国际声乐大赛优胜奖;俄罗斯国际音乐艺术大赛一等奖;“优秀声乐人才选拔暨‘华星杯’全国声乐网络大赛”一等奖。曾获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江苏省高校教师公共艺术微课大赛三等奖。曾在意大利加尔达湖畔,瑞士基亚索市歌剧院,费拉拉新歌剧院,韩国首尔等地举办个人音乐会20余场。发表省级刊物论文6篇,SSCI两篇,主持校级课题两项,参与校级课题三项。
张舒扬: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助理,钢琴教研室主任,表演艺术研究院钢琴艺术中心执行主任兼外联事务主任,美国Midwest大学艺术与音乐学院特聘专家,WPTA表演与文学委员会专家成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常州市钢琴学会秘书长。曾摘得迈克斯布鲁克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柯佩兰国际音乐比赛的第一名与组委会特别奖等。曾获江苏省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一等奖。2024年于江苏大剧院公开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艺术专著一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篇。
王 诺:青年作曲、独立音乐人;本科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毕业于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电影音乐作曲与配乐专业(MFA Music Scoring &Composition)。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机械姬 AI 音乐项目总监;曾担任广发银行宣传片“广发银行 CGB×成都”作曲配乐;原创配乐戏剧作品《门铃声声》获得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创作奖;原创配乐戏剧作品《月亮与烟火》获得“紫金山艺术节大戏展一等奖”;改编“维纳瑞拉民族歌曲《Caballo viejo》(老马)”并由“常州大学龙韵民乐团”首演于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大学加拉斯剧院。
黄思瑀,舞蹈专业艺术指导。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本科毕业于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曾受到来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教授们的高度赞扬以及大师课经历,包括Philip Martin, Kenneth Hamilton, Gregor Vidovic, Nino Jvania, Jeremy Carter等,并作为独奏和重奏钢琴家屡次受邀演出。在室内乐方面,成立 Keys & Sticks 双钢与打击乐四重奏并多次演出;成立 The Elegy trio 钢琴与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并参加演出,比赛和录音。在乐团方面,在the New Perspectives Project 和英皇RCM爱乐乐团中负责钢片琴(Celesta)演奏。同时参加了国内外大赛,如2022年在第六届世界最佳表演大赛The Great Competition Series中获得第二名等。